铜牛耕春|中钢天源葛安乐:电气设备智能改造“智多星”
  2025/05/20| 阅读次数:612


图2(1).jpg

葛安乐

2024年度中国宝武“铜牛奖”获得者

中钢天源通力磁材厂向山工厂维修电

      葛安乐是中钢天源通力磁材厂向山工厂的一名维修电工。在中钢天源的车间里,葛安乐总是背着他的工具包,穿梭于各种电气设备之间。他目光专注,动作利落,仿佛能听懂机器的“心跳声”。每当产线出现电气故障,工友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。作为维修电工出身的电气工程师,葛安乐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,一次次攻克生产设备的“疑难杂症”,成为中钢天源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人物。

节能妙招让“电老虎”变乖

     2018年,葛安乐在巡检时发现,车间的8台37千瓦球磨机24小时不间断运转,但实际生产并不需要如此高强度的运行。“机器就像人一样,该干活时干活,该休息时休息,一直满负荷运转,不仅浪费电,还影响寿命。”他琢磨着如何让这些“电老虎”变得更智能。  

     经过反复试验,他给球磨机装上了“大脑”——物料检测传感器和自动启停控制系统。改造后的设备采用“运行20分钟,停机40分钟”的智能模式,既保证了生产效率,又大幅降低了能耗。最终,8台设备年节电15万度,节省电费超12万元。工友们笑着说:“葛师傅不仅会修机器,还能教机器‘偷懒’!”

自动化改造让工友告别重复劳动

640(1).jpg

    传统电窑上料需要工人手动搬运、二次码垛,不仅劳动强度大,还容易造成产品破损。葛安乐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“既然机器能精-准控制,为什么还要人来做这种重复性工作?”他决心改变这一现状。 

    他带领团队研发了自动上料输送线,并设计了机械推板装置,实现压型产品直接上窑。改造后,破损率从3%~5%降至0.5%以下,每台窑减少2名操作工,年节约成本80万元。当第一批产品顺利通过自动线完成上料时,现场工人忍不住鼓掌:“这下我们终于不用弯腰搬砖了!”

老产线焕发新活力

    随着中钢天源向智能制造转型,葛安乐主动请缨,成为磁瓦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带头人。他研发的“清洗—包装一体化装置”,通过自动翻转传料系统和优化喷淋流程,使用工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,年节约成本160万元,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.5%。  

   “很多人觉得智能制造很遥远,但其实只要肯钻研,老设备也能玩出新花样。”葛安乐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PLC编程、工业机器人技术,并考取了电工高级技师技能等级。他说:“技术每天都在更新,不学习就会被淘汰。”

2461748594773769.jpg

     从中钢天源的一名普通电工,到铜牛奖得主,葛安乐用十年时间证明:匠心,不是固守传统,而是让技术不断突破;创新,不是天马行空,而是让生产更高-效、更智能。 面对荣誉,葛安乐依然保持着工匠的谦逊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。机器在进化,人更要进步。”

CopyRight © 2025 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 
皖ICP备2020017459号 免责声明  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
网站地图  所有标签 
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

电话:0555-5200200

传真:0555-5200222

邮箱:sattty@ty-magnet.com.cn

地址:安徽省马鞍山霍里山大道南段9号